- 注册时间
- 2014-4-3
- 最后登录
- 2014-8-21
- 阅读权限
- 50
- 积分
- 671
- 精华
- 0
- 帖子
- 347
- 积分
- 671
- 帖子
- 347
|
小宝宝出身后,都不同程度的有一个习惯,就是“吃手”,对这一现象,妈妈们意见不一。有的妈妈说:“俗话说‘小孩手上三斤蜜’!非得都吃完了才不吃手。”有的妈妈说“那是老观点了,不科学,吃手多脏啊,会拉肚子的!”“是啊,要赶紧纠正了,你看俊俊已经4岁了,还在吃手,现在都长出龅牙了……” 到底谁对呢?
宝宝认识这个世界,首先是通过嘴开始的,而手对于大脑还没有完全发育的宝宝来说,只是一个外在的东西,而不是自己身体的一个器官。因此宝宝常会用嘴来吃手、啃玩具、咬衣角。从一开始吸吮整个手,到灵巧地吸吮某个手指,这说明:孩子大脑支配自己行动的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,从而能够促进大脑、手和眼的协调能力。对于2~3个月的宝宝来说,吃手标志着宝宝的心理发育进入到一个新阶段──手指功能的分化和初期的手眼协调阶段,是智力发展的一种信号。家长应该为他高兴才对呢!着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把婴儿出生后第一年称为“口腔期”,是人格发展的第一个基础阶段。吃活动是婴儿期获得满足的最佳、最主要途径。 2~3个月宝宝正处于口唇快感期,如果吸吮的需要得不到满足会影响其身心发展,长大以后,很容易出现咬指甲、吸烟等不良习惯,甚至容易产生脾气暴躁、心理焦虑、对人缺乏信任感等现象。家长若能细心观察,就会发现当宝宝感到不安、烦躁、紧张时,吃手会镇静宝宝的情绪。有的宝宝在浅睡状态时,会用吮手指来寻求自我安慰而重新入睡。总之,吃手是宝宝成长过程中一种心理需求和一过性行为,是宝宝一种健康的自我安慰的方式。在正常发育情况下,宝宝不会养成吃手的习惯,家长不必担心,也无需设法阻止。
虽然吃手是孩子的学习行为,但当孩子吃手时,家长还是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:
要注意孩子的手与玩具的卫生。家长要勤为孩子洗手,把玩具进行消毒处理,使孩子吃得“卫生”,避免传染病;防止异物伤害孩子。孩子能够到的地方,不要放钮扣、豆子等可能放入口中引起气管或食管异物的小物品,玩具等也要无锐角、边,否则会伤害孩子;注意“孤独”引起的吃手行为。有时家长忽视与婴儿的交流,孩子会由于缺少爱抚,以吃手的方式自我慰藉,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。这表明孩子感到孤独,需要与大人交流,应引起家长的注意。
孩子到了3~4岁还吸吮手指,则是一种倒退的行为表现。当孩子焦虑和紧张时便会倒退回婴儿时期,用吸吮来满足口腔的欲望,以减少其内心的忧虑。在这背后往往隐藏着许多潜在的原因:孩子的身体问题是孩子体内缺少微量元素,象锌、铁等;孩子的心理问题是孩子心理不健康,表现为压抑、焦虑、强制、逆反等;孩子感觉无聊时也会吃手指;孩子的好奇心养成吃手的嗜好。对于已有这种不良习惯的孩子,家长在家里要注意用适当的方法对孩子进行纠正:首先要带孩子进行微量元素检查,若是因缺少微量元素引起就要及时补铁锌类微量元素;请心理医生看看是否有心理上的毛病,若有问题的话,就要进行心理治疗;对吃手的孩子不能采取强硬措施,任何形式的打骂或惩罚都无效,且带来副作用。要以鼓励的方式来促进孩子改掉坏习惯;口头表扬:当发现孩子吃手时,你要提醒他,“好孩子是不吃手的。”他若把手放下不吃,就要表扬他;物质奖励:当孩子在大人的提醒下不吃手,最好的促进作用是以物质刺激来鼓励他要除掉坏习惯的勇气,一般来说,这种方式比较奏效;转移孩子的注意力。在孩子吃手的时候,以某种特别引人注目的事来转移他的注意力,使他的心思想着另一有趣的事,而停止吃手;要培养孩子的多种兴趣。象画画、写字、弹琴、下棋、做游戏和其他体育活动等。让孩子把精力投入到这些有趣的活动中,而将吃手的嗜好逐渐淡忘。
吃手会影响孩子的齿型发育?0~3岁宝宝吃手,父母不必太过担忧!3岁之前,宝宝正处于乳牙的初步发育阶段,在这个阶段宝宝的吃手行为,还不至于对宝宝日后的齿型造成太大的影响,因为每个人都有第二次的长牙机会,即便乳牙长得参差不齐,只要长恒齿时多加注意,还是有机会长出一口漂亮的恒齿来的。但是,乳牙若发育不良,还是会产生或多或少的后遗症,所以,父母最好能让宝宝在3岁前改掉吃手的毛病,确保日后的牙齿健康。3~4岁是宝宝牙床发育的关键期,吮吸手指的动作可能会导致恒齿前倾。因此,如果3~4岁的宝宝过度地吃手,就有可能导致恒齿的齿型缺陷,父母除了用各种方法来协助宝宝改掉恶习外,也可以每天用手指有意识地为宝宝做牙齿按摩。按摩的方法是,用食指朝宝宝吃手时手指的反方向,做缓慢的按压动作,并注意确保成人的手部清洁。
最后让我们来做个测试,针对自己,看看自己的孩子是否也有这种危险和倾向:父母陪伴孩子的时间越来越少;害怕父母减少对他的爱;父母之间的感情出现不和谐的表现;家中发生了较大的变故,例如父母离异、亲人去世;父母对孩子的管教上存在很大的分歧;父母对孩子吸吮手指过于紧张,过于夸大;孩子初入幼儿园等陌生环境;与孩子同龄的小伙伴比较少;在幼儿园或者在家受到了不该得到的批评或委屈;孩子由爷爷奶奶带大,长期与父母不见面。如果上述10条中有超过一半的现象,那么作为父母应该更为细心,观察自己的孩子,尽快纠正宝宝的“吮指癖”。 |
|